测量问题
在科学实证主义创立之前,科学家们对理论的价值以及演绎主义的内在性原理存在困惑。演绎主义是天文学家们最青睐的分支,其科学知识的证明是通过对定理、推论、理论和原理之间的辩论来实现的,无需在实验室中实践验证,无需人际接触,也无法在受控环境中重现理论,例如,通过重现地震来验证地震的前提和原因。
因此,内在论者和经验论者之间的争论将继续下去,两者相辅相成,仅仅是因为两者都面临着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被认为可以通过引入仪器技术测量来解决,即通过校准的测量仪器观察现实,而不是使用视觉、听觉、味觉和触觉来测量温度,用物质的酸度滴定仪代替舌头和味觉,引入时钟来非常精确地测量时间,在普朗克尺度上以分数形式进行,另一方面,在天文尺度上也是如此。但奥古斯特·孔德试图解决的测量问题,却随着海森伯格的不确定性原理再次出现。
海森伯格的不确定性原理再次提出了一个问题:任何事物都不可能获得精确的测量结果,因为测量仪器会干扰被测对象,从而改变测量的灵敏度。例如,温度计需要达到热平衡才能记录测量结果,而这样做会改变被测对象的温度。
同样,研究人员也会干预民意调查中收集的测量数据,因其知识背景、信仰和文化背景而影响贝叶斯偏差,正如社会学家兼人类学家马利诺夫斯基在研究特罗布利安群岛居民社会行为时所遇到的问题所表明的那样。
事物存在的问题
许多事物无法直接看到,例如原子、电子;有些事物永远无法被看到,例如温度、空气、风、力;有些事物只能在看不见的情况下被感知;有些事物甚至永远无法被感知,例如光子、磁场、时间。
对科学家来说,最无用的问题是:它存在吗?
某物是否存在这个问题的答案无关紧要;它只取决于我们个人的心理、宗教或哲学信念。
我们可以将事物存在问题不连贯性的这一原理扩展到生活的其他领域,因为由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存在,并非所有我们认为存在的事物都能在宇宙中直接被看到,甚至被证明。因此,对于我们人类的感官和文化信仰而言,永恒(无始无终的无限时间)和无限(无法衡量的事物)这两个抽象概念是不可知的。
Nenhum comentário:
Postar um comentário